改革开放以来,享誉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不断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1988年,莫高窟迎来了第一位外国领导人,他就是时任日本首相竹下登;而强烈建议他访问敦煌的,则是对敦煌情有独钟的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
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于广岛,孩提时代就被强征在当地兵工厂劳作,1945年原子弹爆炸时遭到辐射,1959年后遗症发作,一度生命垂危。他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现为日本艺术大学),此后便矢志不移于美术创作和教育。1958年,中国敦煌艺术展在东京开幕,当平山郁夫看到“飞天”飘飘欲仙的姿态,苦闷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他有感而发创作《佛教传来》,而后更加名声大噪。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平山郁夫于1979年首次前往莫高窟,受到了常书鸿院长的热情接待。当时适逢敦煌下大雨,敦煌县城的招待所遭水淹无法入住,接待方打算取消他的访问,于是他求助于常书鸿,常书鸿通过外事部门协调让他住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两人因此一见如故。在敦煌期间,大量价值连城的精美壁画使平山郁夫深感震撼,他当即发誓,即便倾家荡产也要全力保护敦煌文物。初次见面,平山郁夫就与常书鸿商定,要建立一个类似“文物红十字”的机构,来保护诸如敦煌这样璀璨的古代文化,回国后平山郁夫立即将这一约定付诸行动。
从此,研究丝绸之路、创作相关作品并全力保护相关遗迹,就成为其毕生的追求。在平山看来,丝绸之路与佛教东渐之路完全重叠,而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就是日本的文化之根。为了探索日本的文化之根,平山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跋涉,耗费了其毕生的精力。
1988年,在平山先生的倡导下,日本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振兴财团”,财团筹集资金用于敦煌的保护。同年,他力劝竹下登首相在访问北京后去敦煌莫高窟一睹风采,首相也采纳了这个建议。在敦煌参观时,竹下首相被敦煌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他表示自己“回到了心灵的故乡”。回国后,竹下首相下令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在莫高窟成立“敦煌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并援助了1000万美元,这个金额是当时日本政府此类援助最高金额的10倍,平山也为此募款2亿日元。而后在1989年,中日两国正式签署了合作保护敦煌文物的相关协议,从而使日本成为全世界唯一由政府出面参与敦煌保护的国家。1990年,平山郁夫又出资一百万美元,设立了“丝绸之路”基金,全力资助敦煌研究项目。
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丝绸之路的第一手资料,从那以后,平山郁夫先后多次走访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这些国家既有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其中仅中国就来了至少150次。他的足迹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市区以及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诸如人迹罕至、自然条件严酷的喜马拉雅山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楼兰等地,也都相继成为其写生点。至于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宝库,他更是频频造访,流连忘返。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他相继创作了《佛教传来》、《玄奘之路》和《亚历山大之路》等系列作品,也出版了《丝绸之路素描集》、《敦煌——历史之旅》等力作。
在此基础上,平山郁夫于1988年在镰仓设立了丝绸之路研究所,1999年又创办了丝绸之路音乐厅。2003年他又开设了丝绸之路美术馆,该馆于2010年被认可为“公益财团法人”。目前,该馆珍藏着9000件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艺术珍品,馆长由其夫人美知子女士担任。
为了向世界弘扬丝绸之路的重大历史意义,平山郁夫还积极奔走在世界各国博物馆,在平山先生的推动下,美国、法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也都设立了专门的敦煌文物修复室,此外,他还设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基金”。在平山先生的不懈努力下,丝绸之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越发深入人心,丝绸之路在日本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得以广泛弘扬。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采风过程中,平山先生为保护这些遗迹不遗余力。为此,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并竭尽全力推动保护诸如柬埔寨吴哥窟、印尼婆罗浮屠、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和南京古城墙等文化遗产。
保护南京古城墙是平山先生为加深中日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所着力推动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从1995年开始这一工作以来,平山先生积极呼吁日本国民前往南京,共同修复古城墙。在他的号召下,数万名日本学生和市民来到南京城墙修复工地,随着一块块城砖的垒起,他们修复的不仅仅是文物,是历史的创伤,更是两国人民殷切的和平愿望。平山先生坦言:“协助修复南京古城墙,不单纯是文物保护,更有不寻常的意义。”
平山先生生前还曾担任过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出任日中友协会长更长达16年之久,为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国政府先后授予他“中日友好使者”和“文化交流贡献奖”等荣誉。可惜天不假年,平山先生于2009年因脑梗塞与世长辞,享年79岁。平山先生去世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均为其撰写了悼词,共同缅怀这位了不起的和平使者和伟大画家。
平山先生生前也相继担任过日本美术院理事长、两度出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此外,他还担任过文化振兴保护财团理事长、东京国立博物馆特任馆长,获得过“广岛荣誉市民”和“镰仓荣誉市民”等称号。他还多次在中国举办个人画展,2004年,在临近富士山的山梨县北杜市设立的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中,收藏的平山郁夫的作品就有上万幅之多。
在平山先生仙逝9年之后,2018年9月千叶县柏市教育委员会披露新发现10幅平山先生作品。这些作品是由平山先生的一位女弟子捐献的,均为半个世纪前平山早期的创作,其中有3幅属于丝绸之路系列,包括1968年8月用彩色笔描绘的乌兹别克斯坦古都撒马尔罕的清真寺“丝绸之路遗迹”、描绘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老市区“贝利西马拉村的女人”等作品。
平山先生为弘扬丝绸之路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被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