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周末不经意间在图书管理发现了余华老师的《活着》,起初也就是闲庭信步,打算随手翻翻消磨时间,当看到主人公的名字叫徐福贵,我还觉得可笑,福贵,福气贵重,多么俗气的一个名字啊,余老师怎么能给主人公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我还觉得不以为然。可当主人公徐福贵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少年嗜赌成性,中年磨难相伴,老年凄凉相随,人生不断遭受苦难,亲人相继离他而去,最后仅剩下一头老牛,名字也叫福贵,与他相依为命的时候,我陡然觉得人性的悲哀,人物的伟大,作者的深邃。
曾几何时,我不禁想问:福贵为何而活着?
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就是余华老师写的那样,“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那时候还很年轻、阅历有限,自然理解的还不深刻、不透彻。
然而,再读《活着》已经是十五年后的今天,生活在静谧祥和的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衣食无忧,自由自在。也许,正是这样恬静生活,似乎更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更能感触到福贵的刚强,更能触摸到作者内心的坚韧。
曾几何时,我痛恨福贵嗜赌成性,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变卖家产,苟活于世。
曾几何时,我痛恨福贵迫入壮丁,背井离乡时的懦弱,不抗不争,苟且偷安的目的只是为了回家。
曾几何时,我痛恨福贵在丧子、丧女、丧妻,再到丧婿、丧孙,最终活着便是与一头老黄牛相依相随的冷漠。
泪水伴随着怒吼,长天一问“福贵,你的心脏是否还在跳动,你的双手是否就拿不起武器,你的人生是否还有信念,你为什么不去抗争”。
然而,我忘记,年少无知的福贵,生活安逸,玩物丧志,哪里知道人生的归途;然而,我忘记了,战壕里的福贵,仅是为了重回故土,想见父母、妻儿,便龟缩在佛尘间摸爬滚打,在战火硝烟里破茧重生;然而,我忘记了,福贵只是一个底层的小人物,面对妻儿子女的离去,他所有的抗争,只能是好好的活着,也只有好好的活着。
对于福贵而言,也许活着就了无牵挂,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即便是年逾古稀,仅仅是在夕阳里回忆而已。
曾几何时,我不禁想问: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有时候,读着、读着,我觉得心里好堵,也好累,时而愤怒,时而自欺,时而无奈。或许,一切都没了;或许,一切都还在。
相比福贵,我们是幸福的,家庭和睦,子女健康,衣食无忧;相比福贵,我们是知足的,国家安定,社会井然,心情舒畅。
福贵的活着,很简单、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他只有必须好好地活着。福贵,当然也有梦想,也有希望,然而当梦想和希望一次次破灭,打击一次次接踵而至的时候,福贵没有眼泪,有的只是埋头,有的只是隐忍,有的只是默默承受,有的只是为了活着,为死去的亲人活着,和老牛福贵一起好好地活着,互相怜惜,度此余生的活着。
那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这是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有人为了事业而活着,有人为了金钱而活着,有人为了权力而活着,当然更有人为了和平而活着,有人为了国家安定而活着,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活着。每个人活着目的活着梦想是不一样的,但都会努力去活着,去追求着。
或许,我这样猜测,活着的我们,对于感情,都希望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对于亲情,都希望天长地久,地老天荒;对于生活,都希望自由自在,翱翔于人世间;对于信念,都希望永远埋藏在心底,用心灵和肉体去捍卫。
曾几何时,我不禁想问:我们该怎么活着?
纵观福贵的一生,亲情和温暖,被死亡一次次击得粉碎;生命和追求,被现实一次次压得无法喘息。到最后,只剩下两个福贵,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劫难中得到永生,永远地走在了一起,活了下来。
也许,这就是福贵的活着。其实《活着》在表达,在诉说,在不屈,活着也就是生命的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等待绽放和沉寂。
然而,那仅仅是福贵的活着。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该怎么活着呢。也许,我们的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躯体,更是为了给子女树立榜样,给亲人提供依靠,给社会创造能量。我们期盼的活着,是更有尊严的活着,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活着。我们梦想的活着,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昌盛。
我们要做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我们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做时代弄潮儿。
我们要强身健体,开拓创新,敢于奋斗,敢于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