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支出标准是指为满足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需要,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项目的资产配置量、资产消耗量或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确定的预算支出标准。
01
支出标准分类
项目支出标准分为财政标准和部门内部标准。财政标准是指由财政部门(或会同其他部门发布),作为预算编报、审核和安排依据的项目支出标准。部门内部标准是指由部门根据业务特性自行发布,作为部门内部预算申报、审核依据的项目支出标准。
财政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通用标准适用于所有或大多数部门的共性项目,由财政部门编制和印发实施;专用标准适用于特定部门、专项资金或专项业务项目,由各部门负责编制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印发实施。
02
支出标准形式
项目支出标准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安排财政支出重点领域预算规模及其结构的基本规范;二是分配某项资金或项目支出预算的规范方法;三是确定项目整体或某项支出内容预算额度的测算标准,包括绝对标准(如支出限额)和相对标准(计提比例)、综合标准和分项标准等多种形式。
03
制定依据、方法
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实行“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分工负责。制定依据包含以下内容:(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三)行业、部门或专业领域的政策要求、发展规划及改革需要;(四)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五)市场公允价格;(六)预算、决算等历史数据;(七)其他相关资料。
04
复审修订
项目支出标准施行后,应根据政策变化、经济发展、物价变动、技术创新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情况,由标准发布主体部门适时进行复审。项目支出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