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济源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荣获国家级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字体[ ] 日 期:2023-10-19 来 源:人民日报   作者:【视力保护色:          】

10月10日至11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山水工程推进会,会上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其中,河南济源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榜上有名。

济源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济源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点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废弃矿山整治,采用多种生态保护修复手段,做到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补齐生态链条短板,促进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近几年,济源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南太行地区(济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项目,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资6.7亿余元,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四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项目自2019年启动实施以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科学推进,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狠抓工作落实,探索形成了“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修复、一体管护”的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的济源模式,项目进度和质量在整个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处于前列。目前,济源市负责实施的25个子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初步验收。整理修复废弃矿山26处,治理整治河道34.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959平方公里,新增湿地面积1.746平方公里,新增林地38.83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多元融合,提升了黄河一级支流沁河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了黄河干流水生态质量,让原来布满采矿坑的沁河两岸变身网红打卡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共赢。

项目的先进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0年5月份,全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观摩培训会在济源举行,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肯定。项目成效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同时,被纳入2021年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备选案例,随后又被纳入《河南省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