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提起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句,自然而然想到这位令人万分倾慕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多才多艺,有着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更有着天真烂漫赤子之心的一代文豪----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赞苏东坡: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生活中,他多姿多彩:能写诗,写散文,会画画,会书法,还会酿酒,修炼瑜伽,搞机械设计,妥妥的跨界奇才。精神上: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假道学的反对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心肠慈悲的法官;他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更是月下独行的漫步者。他是极具现代精神的古人,他的气质,他的生活,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无论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的温暖。
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州,青年时代即闻名朝野。考中进士的时候年方二十,在当年三百八十八位考生中几乎名列榜首。因主考官欧阳修误以为是好友的考卷为了避嫌列为第二名,彼时的苏东坡年纪轻轻即为全国第一流的学者名满天下。才气纵横壮志凌云,大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正可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时的文学权威欧阳修,一字之褒一字之贬,都关乎学人之荣辱成败。他曾评价“读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对苏东坡的喜爱欣赏毫不掩饰。苏东坡也直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与人相处,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与达官显贵平民百姓甚至和尚道士歌女,都能其乐融融甚或成为莫逆之交。有一次,苏东坡学禅有所领悟,不觉喜从中来,挥笔写就:“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人世间的得、失、谤、毁、忧、喜等已经对他没有影响。写完诗后,苏东坡让人把诗拿到长江对面的金山寺,交给佛印禅师,佛印在诗上批了“放屁”两个字,让来人带回给了苏东坡。苏东坡一看,顿时大怒,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船靠岸时,佛印早就在那里等待,见东坡曰:“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东坡幡然大悟,二人相视大笑。
苏东坡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都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一生留下了2700多首诗作,362首词作,有些名句我们耳熟能详,在时间的酿造下,更是流传千古。然而,性格使然,这位学者鸿儒的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人近中年,因与当时锐意改革的新进一派政见相左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中。很不幸,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比占上风。因为君子为道义而争,小人为权利而争。结果双方各得其所,君子去位,小人当权。苏东坡从此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跌宕起伏,直到去世,都没能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度过三年。苏东坡在接连被贬谪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安贫乐道却又政绩斐然,终不改乐观豁达的天性。在杭州,他心系民生,清理西湖解决百姓的吃水问题,挖湖造景修建“苏堤”、“三潭印月”让老百姓温饱之余有休闲美景;在徐州,他建造防洪工程“黄楼”;在黄州,他看当地百姓贫苦却不会做菜,教他们做东坡肉,教和尚做东坡汤。在岭南,他帮助农人设计插秧用的浮马以减缓腰腿痛,设计山涧竹筒管道解决当地人的用水。在民生工作上,他体恤百姓疾苦,但却对朝堂之事无法左右。决定社会正经走向的资源,终在少数人手中。东坡做不了少数人,虽然明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但依然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遥思千古:东坡居士头戴斗笠,手扶犁耙,与农夫一起在山边田间击牛角而吟咏,宛如自然中一个伟大的顽童。在乐观豁达,无所畏惧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片仁爱之心。
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颠沛流离,与王安石不无干系。大量跟东坡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但在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东坡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敬佩直至。采菊东篱,种豆南山,这是属于陶渊明的云淡风轻;烟雨平生,悠然自得,这是属于苏东坡的海阔天空,他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与其勾心斗角憔悴不堪,倒不如临山近水赏花看月。名利浮华,你若太在意,它就会如影随形;你若能看淡,它就如过眼云烟。风雨也好,聚散也好,谁都会经历,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去面对世间万千变化。
面对挫折和打击,许多人一蹶不振,自哀自怨。苏东坡选择了淡然无物,自在超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用一生为我们呈现的,是风雨中的快意人生。竹杖如何?草鞋如何?在清旷豪放之人眼中,胜过快马轻裘。人世风雨虽多,却也总有晴好之时。活在人间就当明白,长夜与黎明不远,风雨与彩虹不远。人间纵然再多山重水复,心中若能留住柳暗花明,就可以惯看秋月春风。若能如此,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好了。或许,苏东坡向往的地方,也是你我归去的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些许光亮。谁都知道人生没有一帆风顺。这个超然的诗人,硬是在清贫苦涩的时光里,找到了平生快味。无晴无雨,不悲不喜,虽然不是谁都能做到,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多点开阔、少点计较。我喜欢苏东坡的诗词,更喜欢他的那份淡然,从容,还喜欢他在逆境中仍保持天真童趣的心态。东坡居士比其他文人更具有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百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灿烂星空。
非税局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