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想来父母已相继去世30多年了,30年来对父母的愧疚之情不仅没有释怀,相反却与日俱增。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字的汉字结构,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还有一解法,说孝字上土下子,是指儿女跪在地上,向父母施跪拜之礼。自西周始,经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每逢父母诞辰或忌日,以及年节之时,儿孙都要向长辈施跪拜之礼,以表养育之恩和孝顺之心,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然而在现如今,这种礼仪已不多见,儿女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逢年过节能回去看看,已实属难得。
天下事,什么都能等,唯有孝心不能等,孝顺父母要争分夺秒。说来我也是个不孝之子,父母离世时我都没在身边守候,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我的老家在山东莱阳,50年代莱阳极其贫穷,父亲和几个乡民到东北打工,撇下母亲领着我们兄弟4人艰苦度日。记得那时的主食就是生了虫子的地瓜干和高粱面糊,即使是逢年过节吃顿饺子,也是黑乎乎的地瓜面和没有一点肉星的白菜馅。为了把我们几个孩子养大,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操劳家务,极其辛苦。
我至今还记得那条母亲每天送我去上学、走了千遍万遍的乡间小道;记得8岁时春节上坟磕头时丢了的两个鸡蛋;记得9岁时为多吃多占偷了两个藏在面袋里最后坏了的包子;记得因为我不好好学习被母亲责骂;记得她常常深夜的无声哭泣……
1957年,父亲把我们接到东北,住在大连瓦房店得利寺乡下。我们兄弟4人也逐渐长大了,为响应国家服兵役的号召,父母把我和三弟又相继送入军营当兵。送我参军的那天,母亲站在村头招手流泪,她渐行渐远渐小的瘦弱身影至今还依稀闪现在我眼前。不幸的是,三弟参军第二年就因公牺牲,母亲由于极度悲伤得了抑郁症,整天坐在门前的枣树下呆滞地望着北方,因为那里还有她另一个当兵的儿子。
后来,我在部队提了干,当我穿着四个兜的军装探家时,母亲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母亲苦难了一生,经历战乱、灾荒、饥饿等折磨,可以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我从没见她笑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脸上的微笑。
我在军营的14年里,她每天都站在门旁,在我种的那棵枣树下守望,长长地思念。她也在一天天地变老,直到有一天站不住了,就坐在树下的一块石头上继续用呆滞的目光望着北方……
四弟写信告诉我这些后,正在事业巅峰的我,不顾部队首长的挽留,决意转业回家尽孝。回到家第一眼,就看到坐在凉石头上苍老呆滞的母亲,我扑跪在地,没有话语,只有泪水。
转业后,我被分到大连工作,父母亲依然住在得利寺乡下,母亲由于长年坐在凉石头上盼儿归来,导致大小便经常失禁。我没有姐妹,作为儿子的我,每次回家都要为母亲清洗弄脏了的内衣内裤,这本是平常事,邻里们却唏嘘:“协龙真行,给老妈洗尿裤也不嫌脏!”我想,天下父母都为儿女洗过尿裤,从来没嫌脏过,为什么儿女给父母洗尿裤就嫌脏呢?然而,这样尽孝的机会并没有几次,半年后,就在我准备把母亲接到大连市里时,她突然患急性痢疾去世了。上午发病,下午就咽了气,等我傍晚赶到医院的时候,只能在停尸房见母亲最后一面。过了几年,父亲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子欲孝而父母已不在,我知道父母亲最大的欣慰就是儿子的成功。于是,我把发表的两部小说、两本诗集在父母亲坟前焚烧,以此慰藉九泉下的父母亲。冥冥中,我看见父母亲从坟墓中走出来,他们在朝我微笑,这是我第二次看见母亲的笑脸。
父母亲去世都已30多年了,如今我也儿孙满堂,可父母亲的苦难却终生难忘。记忆是个金筛子,可以漏掉蹉跎岁月里的一切,可永远漏不掉我对父母没有尽儿女之孝的那份愧疚。